生物资源杂志

期刊简介

  《生物资源》创刊于1975年,至今40余年。1975-1981年刊名为《氨基酸通讯》,1982-1994年更名为《氨基酸杂志》,1995年-2015年更名为《氨基酸与生物资源》,2016年4月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再次更名为《生物资源》,刊期变更为双月刊。已出版38卷152期。

  《生物资源》是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和武汉科学技术情报中心主办,在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的协办下,主要刊载动植物资源、遗传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生物资源利用与评估应用技术,以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等方向的最新原创研究成果、综述进展和学术简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致力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成为面向我国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生物资源》由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负责编辑出版。现任编委会主任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文鑫教授,主编为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明教授。

  《生物资源》国内统一刊号 CN 42-1886/Q,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3491,广告许可证号为420100400057。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物学文摘》、《中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等收录。


3种厨余变药材,健康功效惊人!

时间:2025-04-24 11:26:0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在厨房处理各种食材,而一些看似无用的“厨余垃圾”,实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天然药材,它们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只是容易被人们忽略。像鸡蛋内膜、分心木、橘络这些常见的厨房废弃物,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就能为健康带来诸多益处。

先来说说鸡蛋内膜。当我们磕开鸡蛋,蛋清和蛋黄流淌而出后,那层薄薄的内膜往往会被直接丢弃。然而,这看似不起眼的内膜却有着独特的功效。鸡蛋内膜主要由角蛋白和少量黏蛋白组成,它具有良好的收敛作用。在一些传统医学中,将鸡蛋内膜敷在伤口表面,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伤口渗出液,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对于一些轻度的烫伤、擦伤等,经过清洁处理后,把鸡蛋内膜轻轻贴在患处,就像是给伤口穿上了一层天然的“保护衣”,有助于减轻疼痛,防止感染,加速皮肤的修复过程。此外,鸡蛋内膜还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将其剪成合适大小,贴在溃疡部位,能缓解疼痛,帮助溃疡面尽快愈合,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是生活中实用的小妙招。

分心木,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不太熟悉,其实就是核桃中间那片薄薄的木质隔膜。我们在吃核桃时,往往会把它随手扔掉,却不知它也是一味良药。分心木味苦涩,性平,具有补肾固精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它对于治疗遗精、滑精等肾虚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将分心木收集起来,晾干后煮水饮用,长期坚持,对改善肾功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分心木还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对于那些因肝肾不足导致的失眠、多梦等症状,适当饮用分心木水,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压力,提高睡眠质量。另外,分心木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延缓细胞衰老,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养生食材。

橘络,即橘子皮内层的白色筋络,在吃橘子时,很多人都会将其剔除,只留下橘肉食用。但橘络的药用价值不容小觑。橘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P,这种物质可以增强血管的韧性和弹性,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现代生活中,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而橘络正是一种天然的预防佳品。此外,橘络还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对于咳嗽痰多、胸闷不适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当感觉咽喉不适或有轻微咳嗽时,将橘络与橘肉一同食用,或者用橘络泡水喝,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橘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的特性,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炎症反应,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除了上述几种“厨余垃圾”药材外,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宝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利用。例如丝瓜络,它可以用来刷碗,同时也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消肿的功效;还有西瓜皮,经过处理后可以制成西瓜霜,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有很好的疗效。

这些看似普通的“厨余垃圾”作为天然药材,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馈赠,更反映了我国传统医学的智慧结晶。它们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获取的健康资源。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不妨多留意这些被忽视的角落,合理利用这些厨房边的天然药材,让它们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开启一种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使传统的医学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为我们的身体健康增添一份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