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生物资源》创刊于1975年,至今40余年。1975-1981年刊名为《氨基酸通讯》,1982-1994年更名为《氨基酸杂志》,1995年-2015年更名为《氨基酸与生物资源》,2016年4月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再次更名为《生物资源》,刊期变更为双月刊。已出版38卷152期。
《生物资源》是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和武汉科学技术情报中心主办,在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的协办下,主要刊载动植物资源、遗传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生物资源利用与评估应用技术,以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等方向的最新原创研究成果、综述进展和学术简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致力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成为面向我国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生物资源》由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负责编辑出版。现任编委会主任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文鑫教授,主编为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明教授。
《生物资源》国内统一刊号 CN 42-1886/Q,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3491,广告许可证号为420100400057。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物学文摘》、《中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等收录。
论文发表时学术期刊从投稿到见刊有哪些流程?
时间:2023-11-13 09:29:47
发表论文时,投稿到专业的学术期刊需要经过哪些流程才能见刊拿到书呢?很多作者朋友投稿后,一直在等待杂志社的反馈,等待是焦急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流程?今天在这里我们为大家解说一下。
1. 概述
学术期刊是学术界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研究人员通过投稿向期刊提交研究成果。本文将从投稿到见刊的流程来介绍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
2. 投稿
研究人员在选择目标期刊后,通过期刊的网站或在线投稿系统提交文章。通常,投稿需要包括文章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等。
3. 初审
一般而言,编辑会进行初步筛选,检查投稿是否符合期刊的主题范围、文章格式要求等。如果不符合要求,稿件将被退回或者直接拒稿。
4. 同行评审
如果初审通过,编辑会将稿件分配给几位审稿人进行同行评审。审稿人是该领域的专家,他们评估稿件的科学性、创新性、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等。审稿人会提出建议,可以是接受、修改或拒绝。
5. 再审修
根据审稿人的评价,作者可能需要对稿件进行修改与回应审稿人意见。作者需要解释对审稿人的批评和修改稿件,以提高稿件的质量。修稿完成后,作者会提交给编辑。
6. 终审
根据作者的修订,编辑再次审查稿件,确保满足期刊要求和编辑的审稿人意见。如果稿件仍然符合期刊的要求,编辑会决定是否接受,并通知作者。
7. 排版和校对
被接受的稿件进入排版和校对阶段。排版主要包括调整格式、插入图片、表格等。校对会检查文章内容、语法、标点等,以保证文章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8. 见刊
经过排版和校对后,稿件将正式刊载在学术期刊上。而后,读者可以通过期刊网站或图书馆获取文章。这标志着学术研究正式向学术界传播。
9. 后续评审
某些期刊可能会对发表的文章进行后续评审,如查重、数据审核等。这是为了维护期刊的学术声誉和保证文章质量。
10. 付费
一些学术期刊在文章发表前收取费用,如开放获取费用或授权费。作者需要根据期刊的规定支付相应的费用。
11. 论文引用
当文章发表后,其他研究人员可以引用这篇文章,以支持他们的研究。这也是评估一篇文章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术期刊从投稿到见刊的流程非常繁琐,其中包括初审、同行评审、审稿人意见回应、终审、排版、校对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共同保证了学术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研究人员也需要耐心、严谨地对待每一个环节,以确保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最终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为学术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