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生物资源》创刊于1975年,至今40余年。1975-1981年刊名为《氨基酸通讯》,1982-1994年更名为《氨基酸杂志》,1995年-2015年更名为《氨基酸与生物资源》,2016年4月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再次更名为《生物资源》,刊期变更为双月刊。已出版38卷152期。
《生物资源》是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和武汉科学技术情报中心主办,在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的协办下,主要刊载动植物资源、遗传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生物资源利用与评估应用技术,以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等方向的最新原创研究成果、综述进展和学术简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致力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成为面向我国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生物资源》由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负责编辑出版。现任编委会主任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文鑫教授,主编为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明教授。
《生物资源》国内统一刊号 CN 42-1886/Q,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3491,广告许可证号为420100400057。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物学文摘》、《中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等收录。
揭秘气虚!4类用药,恢复元气秘诀!
时间:2025-04-21 11:03:59
气虚,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气虚的症状。那么,气虚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表现?又该如何调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医药的世界,了解气虚及其用药方法,关注自身健康,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智慧。
在中医理论中,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当人体的元气不足,或者气的生成减少、消耗过多时,就会导致气虚。气虚体质的人往往表现为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出现疲劳、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具体来说,气虚的症状多种多样。有的人会感到乏力,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有的人容易出汗,尤其是自汗;还有的人抵抗力差,经常感冒生病。此外,气虚还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薄等问题。对于女性来说,气虚还可能引发月经不调、经血量少等症状。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气虚呢?除了上述的一些典型症状外,还可以从舌象和脉象上进行初步判断。一般来说,气虚者的舌质淡,舌苔白;脉象则多表现为虚弱无力。当然,最准确的诊断还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既然了解了气虚的表现和诊断方法,接下来就是要探讨如何调理气虚了。在中医药领域,有许多药物和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气虚症状,提升身体的健康状况。
其中,最为常用的就是中药调理。根据中医理论,补气的药物主要有人参、黄芪、党参等。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功效,对于气虚严重者有很好的疗效。黄芪则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适用于气虚引起的自汗、乏力等症状。党参则具有益气养血、生津止渴的作用,对于气虚伴有血虚、津伤者较为适用。
除了这些常见的中药材,还有一些中成药也是调理气虚的好帮手。例如,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它们都是由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能够综合调理身体机能,改善气虚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中药调理气虚有一定的疗效,但并非人人适用。在使用中药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除了中药调理外,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也可以帮助改善气虚症状。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推拿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这些疗法都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调养也非常重要。气虚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饮食方面应多摄入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枣、蜂蜜等。
了解气虚及其用药方法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通过合理的药物调理和日常生活的调养,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气虚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医药文化中关于气血调理的智慧,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让我们关注自身健康,合理选择药物进行调理,让中医药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