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生物资源》创刊于1975年,至今40余年。1975-1981年刊名为《氨基酸通讯》,1982-1994年更名为《氨基酸杂志》,1995年-2015年更名为《氨基酸与生物资源》,2016年4月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再次更名为《生物资源》,刊期变更为双月刊。已出版38卷152期。
《生物资源》是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和武汉科学技术情报中心主办,在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的协办下,主要刊载动植物资源、遗传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生物资源利用与评估应用技术,以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等方向的最新原创研究成果、综述进展和学术简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致力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成为面向我国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生物资源》由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负责编辑出版。现任编委会主任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文鑫教授,主编为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明教授。
《生物资源》国内统一刊号 CN 42-1886/Q,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3491,广告许可证号为420100400057。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物学文摘》、《中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等收录。
【经验分享】刚刚参加护理工作不久的我,是如何将工作实践与写论文相结合的
时间:2024-06-12 11:29:52
刚刚走出校门,走进我所在的医院的大门,我就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满心期待,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身为护理人员,我热爱我的工作,但渐渐地,我意识到仅仅靠临床技能是不足以支撑我在护理领域走得更远的。评职称、提升自我,学术成果成了我绕不开的话题。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将工作实践与学术相结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刚开始写论文时,我真的是一头雾水。我经常想:那些高深的医学词汇、专业的术语,我怎么才能把它们用在我的论文里呢?而且,工作那么忙,哪里有时间去写论文呢?这些问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但我没有放弃。我开始主动向身边的同事和导师请教,他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他们告诉我,写论文就像是在做一道复杂的菜,需要耐心和细心。我也开始尝试去阅读一些优秀的学术论文,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慢慢地,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开始尝试着把自己的工作实践融入到论文中。
写作的过程真的不容易。我需要反复回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思考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然后尝试用学术的语言去表达。有时候,一个句子我会反复推敲,甚至改上好几遍,才觉得满意。我还要不断查阅各种医学文献和资料,确保论文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这些工作真的很累,但我却乐在其中,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在向学术领域迈进的重要一步。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原始数据采集的重要性。为了获取更准确、更全面的数据,我开始与同事们一起合作,共同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这些工作不仅提高了我的科研能力,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每当看到那些真实的数据和结果时,我都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满足。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后,我完成了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当我第一次读完整篇论文时,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但那种成就感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我知道,我已经迈出了学术研究的第一步。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和修改。我不断地调整论文的结构、补充数据、完善论证。每当看到论文变得更加完善时,我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
当我鼓起勇气把论文投稿给【当代护士】这本期刊时,我的心情真的是既期待又紧张。在等待审稿结果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像是在煎熬。终于有一天,当我收到编辑部的录用通知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自豪。我知道,我已经在学术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成功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技能。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同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护理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感自己收获颇丰。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将工作实践转化为学术成果,还学会了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进行写作和科研。这些经验和技能将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也更加珍惜每一次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我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源泉。
未来,我将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在护理领域不断学习和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保持热爱和执着,总有一天我能够在护理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