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杂志

期刊简介

  《生物资源》创刊于1975年,至今40余年。1975-1981年刊名为《氨基酸通讯》,1982-1994年更名为《氨基酸杂志》,1995年-2015年更名为《氨基酸与生物资源》,2016年4月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再次更名为《生物资源》,刊期变更为双月刊。已出版38卷152期。

  《生物资源》是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和武汉科学技术情报中心主办,在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的协办下,主要刊载动植物资源、遗传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生物资源利用与评估应用技术,以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等方向的最新原创研究成果、综述进展和学术简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致力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成为面向我国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生物资源》由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负责编辑出版。现任编委会主任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文鑫教授,主编为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明教授。

  《生物资源》国内统一刊号 CN 42-1886/Q,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3491,广告许可证号为420100400057。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物学文摘》、《中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等收录。


科研论文写作时什么是原始数据?怎么收集?

时间:2024-03-12 16:09:07

科研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收集资料,这一环节对于整个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种科研方法中,直接从研究对象身上收集到的未经加工处理的数据被称为原始数据。原始数据的记录必须严谨可靠,且在后续研究中不可随意更改,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那么,什么是原始数据呢?简单来说,原始数据就是在研究过程中直接获取的、未经加工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是研究论文得出结论和结果的基础。在一些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时,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以便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时,期刊的要求不仅限于原始数据,还可能包括数据的处理过程、所使用的处理软件的序列号等详细信息。

收集原始数据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实地调研:这是一种主动收集数据的方法,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访谈、观察或实验等方式直接从研究对象身上获取数据。例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或参与观察等方法收集原始数据。这种方法获取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直观性,有助于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

2、实验数据: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实验是获取原始数据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和反应,从而获取相关数据。这种方法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控性和可重复性,有助于研究人员探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机制。

3、统计数据: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或国际组织等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也是获取原始数据的一种重要来源。这些数据通常以报告、统计年鉴、调查数据等形式发布,涵盖了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的信息。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查阅和分析这些统计数据,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为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4、行业数据:对于特定行业的研究,行业数据是一种重要的原始数据来源。这些数据可能来自于行业协会、行业专业网站、产业研究院等渠道。例如,在市场营销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行业销售数据、市场份额数据等信息,了解不同品牌和产品的市场表现和竞争态势。

5、文献研究:查阅已有的学术文献和资料也是获取原始数据的一种有效途径。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书籍、期刊文章、报告等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数据。通过文献综述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新的研究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准备原始数据时,建议研究人员在每做完一个实验或调查后,就及时妥善地保存数据和记录。在投稿前,研究人员应该整理好所有的原始数据,并按照期刊的要求进行格式化和整理。如果已经投稿但还未整理期刊要求提供的原始数据,那么研究人员应该尽量在第一次修改稿提交前整理好相关数据。如果缺少一些原始数据,那么在这阶段还有机会补充实验或调查来完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