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生物资源》创刊于1975年,至今40余年。1975-1981年刊名为《氨基酸通讯》,1982-1994年更名为《氨基酸杂志》,1995年-2015年更名为《氨基酸与生物资源》,2016年4月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再次更名为《生物资源》,刊期变更为双月刊。已出版38卷152期。
《生物资源》是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和武汉科学技术情报中心主办,在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的协办下,主要刊载动植物资源、遗传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生物资源利用与评估应用技术,以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等方向的最新原创研究成果、综述进展和学术简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致力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成为面向我国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生物资源》由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负责编辑出版。现任编委会主任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文鑫教授,主编为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明教授。
《生物资源》国内统一刊号 CN 42-1886/Q,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3491,广告许可证号为420100400057。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药物学文摘》、《中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等收录。
Chest前沿速递|肺毛霉菌病的诊断启示
时间:2023-12-01 09:38:09
导语 近期,发表在CHEST(IF:9.6)的一项研究表明肺毛霉菌病(Pulmonary mucormycosis,PM)的疾病表现和不同诊断方法的贡献可能受患者疾病基础状况的影响,这可能影响诊断策略的考虑,以下为研究详情。
研究背景及目的
毛霉菌病的诊断具有挑战性,往往延误而导致较高死亡率。超过25%的PM患者在接受适当抗真菌治疗前死亡。PM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目前尚未在包括宿主因素的大型真实世界研究中描述。我们假设诊断工具的作用受患者基础状况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不同基础条件下的疾病表现和诊断工具的作用,以优化诊断策略。
研究方法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2019年间六家法国教学医院的所有PM病例。病例根据更新的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标准进行定义,并添加糖尿病和创伤作为宿主因素,血清或组织标本PCR阳性作为真菌学证据。胸部CT扫描进行集中审查。
研究结果
共纳入114例PM病例,其中40%为播散型。患者主要基础疾病为血液恶性肿瘤(49%)、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1%)和实体器官移植(17%)。播散型PM的主要播散部位为肝脏(48%)、脾脏(48%)、脑(44%)和肾脏(37%)。影像学表现包括实变(58%)、胸腔积液(52%)、反晕征(26%)、晕征(24%)、血管异常(26%)和空洞(23%)。
53例患者中42例(79%)血清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阳性,96例患者中46例(50%)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阳性。11例BAL结果无意义的患者中有8例(73%)经胸肺活检结果确诊。总体90天死亡率为59%。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更常有血管侵袭性表现,包括反晕征和播散性疾病(P < 0.05)。血清qPCR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贡献更大(91% vs 62%;P=0.02),BAL对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作用更大(69% vs 41%;P=0.02)。主要病变直径>3cm的患者血清qPCR阳性更为常见(91% vs 62%;P=0.02)。总体而言,qPCR阳性与早期诊断(P=0.03)和开始治疗(P=0.01)相关。
结论
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影像学表现可影响PM的疾病表现和诊断工具的贡献。血清qPCR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诊断更有帮助,而BAL检查结果对无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更具诊断价值。